在“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党建文化品牌创建一周年发展研讨会上,嘉宾们以前瞻性的视角和开放性的讨论方式,从多维度进行理性研判,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盛宴。小编选取了一些精彩发言金句,与诸位共享,静待花开。
医疗乌兰牧骑队员 王坤
医疗乌兰牧骑的每一次出发,不是简单的“送医上门”,而是一场有组织、有目标的长线战役。不是传统义诊的“单程奔赴”,而是“双向循环”。它就像草原上的白玉兰,不仅要绽放一时,更要让健康的根系深扎土地。
医疗乌兰牧骑队员、原呼吸内科主任 崔丽英教授
每周单程360公里,火车7个小时的通勤路,我们坚持了521周、12年。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理想信念,正是附院前辈们“马背行医”基层帮扶的精神。我希望医院年轻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接过这面旗帜,继续完成好附院人的使命担当,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的认可就是对咱们这份事业的最高褒奖。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站长 李飞
“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以医者仁心、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情怀,如同一朵绽放在草原、绽放在医疗前线的白玉兰,纯净高洁。我们将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与全区各族群众携手并肩,共同守卫好祖国北疆的安全屏障与健康防线。
五原县人民医院院长 张金峰
通过各位专家在12年里不间断的帮扶与支持,我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医院专科能力明显提升,专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医疗乌兰牧骑随队记者、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节目制作传播中心 毕佳露
我们总说“打通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可这一公里何止是地理距离,它更是人心之间那道需要被温暖照亮的沟壑。
乌兰牧骑的“红色嫩芽”精神,在你们身上有了新时代的注解,不是等待患者翻山越岭,而是带着技术、带着温度,主动走进每一顶需要守护的帐篷。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蔡超
医学如果离开了人文,就失去了方向。技术是治疗疾病的,但人文是温暖人心的。“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党建文化品牌,是我们从“马背行医”,经过一代又一代附院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发展形成的。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疆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康建国
北疆文化建设深刻体现了内蒙古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贯彻与实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边疆地区进行的实践。附属医院“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的实践是与北疆文化高度契合的。医院文化核心就是人文关怀,“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不仅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一种融入生命温度的情感认同。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处长 阿斯楞
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不仅是一支医疗队伍,更是北疆文化的传播者,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健康知识科普宣传队与北疆文化融合的成功实践。
内蒙古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 邱继洲
加大对“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的支持,充分发挥内蒙古红十字基金会的平台功能,为乌兰牧骑经费托底。携手赴“三少”民族聚居地开展“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项目,切实增强偏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幸福获得感和满意度。
内蒙古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邢文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文化,助力“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成立一支专项基金支持“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活动,把“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打造成一个全国公益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贵羲之
打造更具人文素养的医院,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根植于医疗服务中,使乌兰牧骑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张立东
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党建质量的提升。“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党建文化品牌,将深度融入北疆文化,紧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同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我们始终“向人民奔赴”,附属医院在医学人文精神上的坚守是不偏不倚的,其红色文化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方向是坚定正确的。我们将以医疗乌兰牧骑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为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附院力量。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