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为依托,全面规范院内公益和健康传播活动,将“马背行医”的传统转化为新时代的“健康守护行动”,彰显了党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巡回医疗、健康科普、医疗大篷车等方式,医疗乌兰牧骑队员直接深入边疆、牧区、偏远村落,打破地域壁垒,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使群众健康需求“浮上来”,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边疆方案”。
一、巡回义诊
以党支部为活动载体,吸纳了全院90%以上的医护人员加入医疗乌兰牧骑,年内不间断开展赴农村、牧区和边防沿线的巡回医疗服务,为诊疗过程中确定的身患疾病的群众发放“乌兰牧骑+医疗”专用免挂号费就诊联系卡。2024年度,累计组织巡回医疗活动200场次,参与医护人员3000人次,开展血压、血糖、超声、心电、血尿常规检验项目、早期胃癌、儿童先心病筛查等免费诊疗10000余人次。针对群众常见的健康问题,发放并捐赠药品20万元,受益群众超3万人次。
启动“边防线上的守护”和“牢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诊专项行动。全年来自11个学科22名医疗专家分为两组,按照南北两线,沿着4200公里的北疆边境线,深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8个站级机构,13个旗(镇)市,30余个边防基层单位,为600余名边民群众、公安边防民警辅警职工、家属以及护边员、义警队员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真正做到了把健康送到基层,把关爱送到边疆。
二、健康地摊
在呼和浩特及周边的厂矿、学校、社区、部队、监狱等地挂牌设立“健康地摊”。定期在“健康地摊”工作站发放健康资料、开展健康讲座和进行义诊,方便群众直接获取到实用的健康信息和专业的医疗建议,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24年底,完成了自治区文联、武警呼和浩特支队、内蒙古财经大学、回民区三顺店社区等4处健康地摊的搭建工作,常规开展义诊、健康咨询活动10场次,服务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
三、医疗大篷车
依托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集团,在全区14个盟市的83家成员单位,建立“名医工作室”12个,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基层卫生医疗机构。2024年诊疗基层群众5000余人次,开展“专家大讲堂”30余期,基层授课300余节,教学查房40余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手术100余例,免费接收进修学习人员40余人,适宜技术推广10余次,受众群众10000余人次。医疗大篷车的设立,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医疗差距,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四)科普乌兰牧骑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以医学节庆日为依托,年均开展科普活动1000余场次,科普讲座500余次、制作科普视频110余个,受众群众达50万人次,受众基层卫生医疗机构584家次,同时,发放宣传资料3470余份。充分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基层群众提供了面对面,零距离的疾病预防与健康指导。
五、专项行动: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
先后赴周边旗县区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活动,筛查儿童1万余名,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手术2例,合计为患者节约费用近400余万元。
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获批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一地一品”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案例,获批全国医院健康促进优秀单位,这些荣誉是各界对医院公益服务的认可,更是激励医院在公益路上不断进取,向更高标准看齐。同时,医护人员个人的公益善举被看见、被肯定,也激发了全院职工参与公益的热情,形成了人人投身公益的良好循环。
来源:文化研究与宣传教育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