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附院 · 集体|生命和希望交汇 责任与使命交织——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发布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1382

【字体:

提到急诊,人们会说这里是故事最多的地方。救护车停止鸣笛时,匆忙推着转运平车的医生就要投身新的生命争夺赛。活着,还是死去?这在急诊科不是哲学问题。


image.png


初见急诊内科主任陈凤英老师,她正在办公室和同事整理资料。她笑眯眯的,和我讲述科室种种。听着陈主任讲,我不自觉地回想起了曾经接触过的急诊医护,然后想到了一个今年很火的词:淡人。私下的接触中,急诊医护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淡泊和松弛,不是对外界的冷漠麻木、毫无追求,相反,他们经历丰富,因此有了更加强大稳定的内核,更加注重身心的秩序感。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急诊内科这样一个团结有序、能“扛事儿”的科室。


image.png


进入工作状态,各种情况容不得急诊人“淡定”。承担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使命的急诊科二十四小时运转,冲锋在前的急诊人也必须时刻待命,因为急救不仅会发生在急诊室里,还会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每一刻。


image.png

image.png


一次,正在加班的陈凤英主任突然听到一声声急促的呼叫声:大夫、大夫、大夫……陈主任随即冲出房间,看到一个患者倒地,意识不清,呼吸和心跳停止。凭着三十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陈主任判断患者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大声呼唤旁边人呼叫医护人员协同抢救。几分钟后,陈主任终于触摸到了患者的颈动脉搏动,观察到了他微弱的呼吸。“快!快联系我们急诊科,推来心电图机!”顾不得自己不均匀的呼吸和因久跪逐渐麻木的双膝,陈主任忙着指挥救人。很快,急诊科的医护们闻讯赶来,就地评估病情后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手术中,由于室颤引起脑缺氧,患者出现了狂躁现象,无意识地挥拳踢脚都作用在了正在抢救他的医护身上。镇静药药效发作前,急诊科的医护成了稳定患者的约束带,医护患共同暴露在X光线下,为患者心脏闭塞的血管重建了通畅的血运。

“PCI是救命的手术,它有时间要求,发生紧急情况时要第一时间投入抢救,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存希望。”陈凤英主任说。2016年,急诊科牵头成立了医院胸痛中心,自此,急诊科医护正常轮值后还要承担胸痛中心的各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院急性胸痛诊治流程更加科学,致命性胸痛疾病诊治水平有效提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等急诊手术在我院常态化开展,挽救了许多生命。


image.png


“很困难,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没有人喊苦叫累,急诊内科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让陈凤英老师说说急诊内科的难处,她用这句话开的头。

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本就人员紧缺的急诊科还是抽调了专业急救人员去支援定点医院。面对留守医院的医护接连倒下,患者却不断输入的局面,医院坚持人民的医院不能拒人民于门外,本着“不拒诊”的原则,急诊科扛下了平时几倍的工作量。感染后症状刚刚缓解的医护返岗工作,睡在仓库里,睡在长椅上,六点起床、八点交班,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在人满为患的病房、抢救室和走廊中不停穿梭,用急诊科人自己的话说,“这其中的难、累、苦楚、辛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


image.png

image.png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中让人眉头紧皱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在真实的急诊科里,和家属沟通正是急诊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和其他科室医生能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交流不同,急诊救治的紧迫性要求家属短时间内作出决定。危急关头,大部分家属愿意相信专业的医生是此刻最可靠的人,但也有的家属认为自己才是最了解患者病情的人。“家属是急诊中的催化剂,他们不参与反应,却实在地影响着反应速率。”除了绝处逢生和生命无常,急诊科里还有一些无奈的故事。


image.png


作为教学医院的科室,急诊科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带教和住培工作。早在2007年,急诊科的前辈们就着手成立了内蒙古医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一年后教研室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急诊急救专科培训基地,至今已开设第八期培训班,培训学员二百五十余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基地在2014年成为自治区首批国家级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急诊科基地荣幸获批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培训学院)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成为全区唯一一家全国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谈到未来科室的发展,陈凤英主任表示仍会将患者摆在第一位。

2023年,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努力在全院范围内构建就医新格局。陈凤英主任表示,今后的一段时间,急诊内科会紧跟医院发展步伐,开始推进急诊医疗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就医空间、就诊设施的舒适化布局、人性化设计,让医疗环境、布局、流程“集成化”,让患者拥有更优质的就医体验。

2020年,医院第一例人工膜肺(ECMO)手术在急诊科开展。为了更高效地服务心脏骤停等重症患者,目前,急诊科正在筹备建立医院复苏中心。


image.png


2018年,我国正式提出“复苏中心”建设概念,其是医疗机构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的专门体系。它在传统急救医疗体系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升,针对最紧急的急救状况探索更高质量的救治模式和流程。复苏中心建设是社会对高质量急诊医疗服务的必然需求,是医院推动急诊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亦是医院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2001年以来,急诊科承担了8项科研课题,其中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卫生厅科研项目2项、学院科研项目1项、医院课题2项。但陈凤英主任说这还远远不够,她想把团队培养成一支科研型的团队,用更先进前沿的技术造福患者……

“患者选择相信我们,性命相托,作为医生,我们有责任全力以赴,为他们争取生的希望。”陈凤英主任说。


科室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院前、院内、重症综合性救治中心。总占地面积5811m2,设有预检分诊台,急诊内、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诊察室,处置室,胸痛、卒中、创伤中心诊室,与化验室,CT室,B超室,急诊药房,挂号收费处比邻。开设床位数180张,包括抢救区28张,隔离观察室1张,留观区35张床6张输液椅、EICU16张,急内/胸痛病房55张,急外病房45张。2007年成立急诊医学教研室,2011年成为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17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并获批为示范基地,2019年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急诊专业重点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护人员239人,医生74人,其中主任医师16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34人,初级13人;博士8人,硕士41人,本科24人。护理人员165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16人,主管39人,护师45人,护士29人。有成熟的介入团队、CRRT团队、ECMO团队;开设绿色通道,设立胸痛中心、配合卒中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承担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年急门诊病人20万余人次,年抢救危重症患者近2万人次,住院患者4810人次;院前出车5000余例次;参加空中救援及处理突发公共事件22起,年介入1700余例,急诊PCI600余例,紧急临时起搏200余例,急诊外科手术近1000例。

特色:急诊内科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介入治疗,紧急床旁临时起搏,永久起搏器、左束支起搏,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冠脉的介入治疗,旋磨术,左心耳封堵,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OCT检查等。EICU开展呼吸机支持、亚低温治疗、IABP循环支持、ECMO(人工模肺)、血液灌流和连续床旁血液透析CRRT、人工肝等生命支持。

急诊外科以急腹症为龙头,开展创伤评分,腹腔镜在急腹症及剖腹探查等技术中的应用。


来源:党委办公室宣传科 郝雪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