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0公里的北疆路,这一走就是66年,脚下的路越来越好走,心中的情越积越浓厚。
——题记
重走先辈路,“向人民奔赴”再出发
自1958年建院以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便以“马背行医”的方式深入广袤的草原和偏远的牧区,为草原各族人民送医送药,彰显了附院人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这种“向人民奔赴”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为医院宝贵的文化烙印和不朽的荣光。2023年,医院党委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在赓续医院66年巡回医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建了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双向奔赴’医疗行”党建文化和志愿服务品牌。致力于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草原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贴心、零距离的医疗服务。
7月28日,医院举行了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双向奔赴”医疗行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巡回医疗出征仪式。学校党委委员、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在动员讲话中表示,巡回医疗是66年来几代附院人的集体记忆,它不是创新,而是接力。从建院初期附院前辈走进农村牧区用脚步丈量大爱,到今天乌兰牧骑医疗队赴边防开展医疗活动,附属医院一直走在“向人民奔赴”的路上。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海波在致辞中感慨:“这是几代附院人的坚持,在这支医疗队队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先辈们年轻时的影子”。
从建院初期的马背行医,到今天的“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附属医院始终践行着“向人民奔赴”的初心和使命。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责任的延续。医疗队员牛君义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医生,我们备受前辈们精神的鼓舞,更感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无比光荣。希望能够在北疆的边陲路上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为那里的人民送去温暖与希望。
这不仅是一场医疗服务的行动,更是一场“向人民奔赴”精神的再现,是对先辈们用脚步丈量大爱的深刻传承。“马背行医”的路上,每一次义诊、每一次深入牧民家中的医疗服务,都是对医院66年来光辉历史的致敬。
踏遍北疆边境,“北疆白玉兰”再开花
7月29日至8月2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派遣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皮肤性疾病科、疼痛科、超声医学科以及蒙医科结合门诊等11个学科的22名医疗专家骨干,组成了“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巡诊医疗队。医疗队分为两组,按照南北两线,沿着4200公里的北疆边境线,深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8个站级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巡回义诊活动。
期间,医疗队先后赴海拉尔区、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阿尔山市、五岔沟镇、新巴尔虎左(右)旗等13个旗(镇)市,分别深入边境管理支队、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境口岸、边境派出所等30余个基层单位,重点为民警辅警职工、家属以及护边员、义警队员和边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共计2600余人次,免费发放了价值6000余元药品。
巡诊首日,两组医疗队员与当地戍边民警一同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国旗在晨光中缓缓升起,不仅激发了队员们的爱国情怀,更为后续的医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每到一处,医疗队员们都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边检站的民警把家中患病的老人和孩子也带到了义诊现场,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来义诊的消息传达到管区内的每一个牧民家中。牧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其中一些人甚至步行了很长的路程,只为了能得到一次专业的医疗检查和治疗。
在义诊活动中,医疗队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还耐心细致地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建议。专家们采取“现场集中讲解+面对面诊疗”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问题,还通过开设“健康知识小讲堂”,现场教授急救技能等方式,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特别是针对边境管理和边防检查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医疗队还重点为部分民警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心理测查,真正做到了把健康送到基层,把关爱送到边疆。
义诊活动期间,医疗队还与边境警察以及牧民等建立了“北疆白玉兰”微信服务群,以微信群的形式,持续为大家提供健康指导,连接起附属医院和人民群众即时互动沟通的桥梁。
医疗队还来到陈巴虎旗巴彦哈达苏木关护边员哈森格日乐老人的家里,为老人及其他守边员检查身体。专家们详细询问了哈森格日乐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习惯,针对她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在得知哈森格日乐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后,心内科专家阿拉腾宝力德还为她进行了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除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外,医疗队的专家们还与哈森格日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他们被哈森格日乐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那种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哈森格日乐也向专家们表达了自己对守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社会各界关爱的感激之情。
巡回医疗队的脚步丈量着草原的广袤,心灵连接着每一个患者的期盼,他们将“北疆白玉兰”精神播撒在祖国的北疆,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感受到关怀与温暖。通过这种方式,医院不仅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了边疆,更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注入到每一个角落,让“北疆白玉兰”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技术援助基层,“健康的种子”再播撒
在为期五天的巡回义诊中,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专家们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理念,更带去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面支援和技术指导。在兴安盟人民医院,一名急需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由于当地医院技术条件有限而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医疗队迅速做出反应,派出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牛君义前往援助。
当晚,阿尔山下起了大雨,但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牛君义毫不犹豫地冒着雨连夜赶往乌兰浩特市。他说:“手术时间不能耽误,对于患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宝贵。”次日清晨,手术圆满成功,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牛君义来不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医疗队,继续与医疗队一起行动,因为他知道,这一路上还有更多的人在等待着他。
在白狼边境派出所辖区,医疗队员们看望了曾患脑血栓的首批入伍边防的退伍老兵马风金。马老的家里挂着他参军时的照片与取得的荣誉,大家为其一生戍边的崇高奉献精神所触动。医疗队为马老进行了详细的超声检查、血压血糖测量及专科查体,并由神经内科、心内科、急诊内科及骨科的专家们共同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送上北疆白玉兰免费就诊卡。诊疗结束后,马老紧紧握住医疗队员的手,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直到车辆启动离开,他仍站在门口挥手送别,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医疗队员们的心。
在天池边境派出所的广阔辖区内,医疗队得知了护林员王连玉家中九十岁高龄的母亲,刚刚经历了一场因心衰而起的医疗救治,现已返回家中静养。于是医疗队冒雨踏着泥泞的土路,为她提供了专业诊疗服务,发放了必要的药品并告知详尽的注意事项,确保她的康复之路更加顺畅。
医疗队的急诊科医生还为边检站的一线民警进行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抢救知识的培训,确保一线民警在执勤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施救,最大限度挽救群众的生命。民警们纷纷表示,这种专业的急救培训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信心。
兴安盟人民医院院长吴喜向医疗队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他表示,附属医院医疗队的到来,不仅给当地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更是为基层医院医技精进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感悟先辈精神,“医者仁心”再传承
医疗队沿着先辈们的足迹,走进北疆边境,重温那段光辉岁月,感受他们的坚定和执着。他们不仅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边疆,更将无私奉献的精神播撒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医院的先辈们是我们心中的灯塔,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义诊现场,戍边民警将家中患病的老人和孩子带来就诊,牧民们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医疗队员的心,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未来,“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将继续沿着边境线巡回医疗,深入到更多的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医疗队员们将秉承“向人民奔赴”的附院精神,为北疆人民送去更多的健康和温暖。他们的脚步不会停歇,心中的信念不会动摇,因为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让更多的草原人民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北疆钢铁长城增添健康底色。
来源:文化品牌推广组 翁兆平 赵庆 王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