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院务公开简报

发布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5404

【字体:

 

 

院务公开简报

7期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办公室         2023731

 

医院血液内科举办“2023内蒙古草原星空”论坛

为促进血液内科学科发展建设,提升科室诊疗技术水平,增进青年医务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7月1日,医院血液内科举办“2023内蒙古草原星空”论坛暨医院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系列学术活动,论坛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团队进行科研学术专题分享。论坛由血液内科主任高大主持。

高大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65周年,经过几代附院人的不懈努力,医院历经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建设成为今天承担着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科的发展建设和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他强调,附院青年一代医务工作者要有先进理念的碰撞,更要了解科研发展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由科研和学科建设两个专题构成。协和医院张妙颜博士后就《文献检索》方法用途进行了专题分享。他提到,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病人的特殊表现、不断更新的诊疗常规,新的治疗药物以及科研资料总结、热点追踪都离不开文献检索。并介绍了Pubmed,uptodata、SCI-HUB等工具,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陈佳博士分享了《论文写作》专题;张路教授就文献检索、论文书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点评分享。

在学科建设环节中,大医二院张成涛博士介绍了该院血液专业的分科暨血液1科(骨髓移植方向)、血液2科(淋巴瘤骨髓瘤方向) 血液3科(白血病方向)、血液4科(贫血及出凝血方向)、血液5病区(骨髓移植后方向)、 血液6病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向)、 血液7病区(老年血液病方向)及血液8病区(骨髓衰竭性疾病方向)的8个亚专科以及两个重点实验室和一个临床医学中心和GCP中心 、大连市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GCP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血液中心,同时介绍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其已突破100多例/年,科研经费达800多万,3年内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00分等辽宁省造血干细胞中心近10年的学科建设成果。

医院血液内科护士长张静静分享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管理》,并就我院在开展移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会后,在血液内科护士长史海芹的陪同下共同参观了我院血液内科简易移植仓,同时就移植仓室的使用及管理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我院血液内科与外省医院的院际交流,拓宽合作渠道,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并依托各医院优势团队,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协同创新,为后续开展更多的学科、科研合作

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日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取得先进研究成果。


医院“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两周年

2021年7月1日,医院“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成立,旨在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严抓医德医风,缓解医患矛盾,提升就医环境,让遇到困难的患者“有地方反映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两年来,“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共接待患者62770人,其中来访11044人次,来电51726人次。中心工作人员发挥职能效应,以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方式便民化的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两级服务,对内服务医院职工,对外服务社会群众。中心人员需要主动学习并完全掌握医院整体环境、科室布局、人员状况、专家特长、技术项目、仪器设备、收费价格、信息系统使用等情况,为接待来访患者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每一名服务对象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中心全年实行延时工作制度。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心牢牢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优化就医环境、优质护理、文明礼仪、健康宣传等一系列人文关怀措施为前提,更好地满足了患者就医需求。中心在全院范围内张贴“主题教育整顿行风专项行动”服务海报109份、各诊疗区设置群众意见箱23个,同时设立“专项行动”群众接待处。工作小组同步建立工作台账,对通过上述两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每日

统计汇总。

中心“化被动为主动”,转变工作方向,将服务前移,开展院内巡岗班,对巡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当时、当场、迅速”解决,对老、弱、幼、残障人士、语言交流障碍等重点特殊人群,给予从接待到诊疗服务的全过程帮助。“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立是医院党委落实讲医改见成效,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内部管理自查自纠、规范行为的有效工具。

走进今天的附属医院,每一名附院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更是以“没人做的事我们做,没人管的事我们管”为定位,通过改善服务,提升百姓口碑。

探索、创新、踏实、担当,我们始终在路上。“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秉持医者仁心,追求至精至善,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院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签订重点专科协作协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我区三级医院专科建设步伐、促进专科同质化发展,经自治区政协协调,两地共同筹备,2023年7月2日下午,推进京蒙协作、政协助力,“医疗倍增计划”推进座谈会暨重点专科建设签约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会议厅隆重举行。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参加座谈。

仪式上,北京市8家医院与自治区7家对口协作医院签署协议。赵海平院长代表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金子兵落笔签约。协议就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个专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此次协作将借助北京医疗资源推进我院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将会带来科学的发展理念、先进的医疗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对医院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下一步,附属医院将继续扬优势、补短板,积极外引内联,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力争到2025年优势专科进入全国百名排行榜。


医院开展首届住院医师技能竞赛赛前培训

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的全区首届住院医师技能竞赛,医院高度重视,责成教务部组织相关专业基地全力备赛,确保我院参赛队取得优异成绩。7月1日起,各参赛队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赛前培训,指导教师、专业基地教学秘书全程指导,教务部部长刘艳阳及住培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场督导。

在赛前准备阶段,所有参赛选手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刻苦训练技能操作;指导教师们在不耽误临床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为学员培训,手把手教操作,一遍遍打磨细节,这也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技能竞赛不仅是衡量医院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住培学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全面考察住培学员的知识应用、临床思维、技能操作、医患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素养。此次赛前培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但医院全体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备战首届住院医师技能竞赛。

 

医院举行2023年度退休职工首场荣休仪式

7月5日上午,医院工会举办了2023年度退休职工首场荣休仪式。学校党委委员、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医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小红,退休职工原所在科室主任、分工会主席及相关人员参加了荣休仪式。仪式由党委副书记赵建民主持。

赵海平在仪式上对荣休职工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医院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他讲到,退休职工荣休仪式是附属医院一项具有特色和亮点的工作,这是对职工们过去几十年兢兢业业工作的一种肯定。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附院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医院才能有今天的发展。赵海平表示,退休亦是人生的新起点,但退休不褪色,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还能够继续关心附院的发展、支持附院的事业,继续为医院发展献言献策。

荣休职工代表、医院原肿瘤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苏乌云回顾了几十年的工作生涯、心路历程和感悟。她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无论是返聘或是回归社会,我们都不能忘记附属医院这个见证了我们成长的地方,长江后浪推前浪,她希望,新一代的年轻医务工作者们以更加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到各自岗位中。

荣休职工代表、医院原质管部部长刘爱云用三个“感”字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她讲到,首先我要“感谢”,感谢医院为荣休职工精心策划了本场荣休仪式,为各位退休职工的职业生涯画上完整的句号;第二是“感慨”,光阴似箭,与医院共同进步的四十多年转瞬即逝;第三是“感恩”,多年来在各届领导班子、各位领导、同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让我们能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她表示,我们见证了医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与壮大,看到了医院“量”的增多与“质”的飞跃。医院的成就凝聚了所有附院人的心血和汗水,是所有附院人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积累而来的成果,可以说附院造就了我们,我们成就了附院,祝福附院的未来越来越好。

仪式最后,张立东代表医院党委向本次51位荣休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感谢他们为附属医院多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退休是第二个春天的到来,在此,对各位退休职工提出三点期望:首先,是期望大家能够进入一个“新天地”。退休不是停止,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无论是被返聘还是回归社会生活,希望大家仍然提起斗志,在新的天地里创造出更加快乐的生活;第二,是期望大家进入“新境界”。退休之后,时间比较充裕,大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由的生活自由的境界在人短短的一生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第三,期望大家踏上“新征程”。或是继续为附院做贡献,发挥力量和热情,亦或是能够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奋力向前。

“从700余床位发展为当今3000多个床位、临床医技科室的完善、亚专业的细化……我们见证了医院的发展与壮大,心中感慨万千。退休是人生新的起点,也是新的开始,有附属医院这样坚强的后盾与支持,我们的退休生活一定会多姿多彩。”荣休职工参加仪式后纷纷激动地发表这样的感言,并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医院的发展,祝愿医院明天更美好。

荣休仪式上,与会领导为老同志们送上鲜花并颁发荣休纪念牌、纪念礼品,合影留念。

春风得意启新程,策马扬鞭勇奋进。一批又一批光荣退休的职工打开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他们把青春和汗水贡献给了医院,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他们将梦想与希望留在了医院,为医院的未来培养出了越来越多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荣休仪式的背后不仅仅是关心和关爱,更是希望和使命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附属医院“精医厚德,福泽民众”的继承与接续。

祝福荣休职工们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第一临床医学院承办“精诚至善德艺双馨”

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之课程思政经验分享活动

7月6日下午,由学校教务处主办、第一临床医学院承办的“精诚至善 德艺双馨”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之课程思政经验分享活动在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八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医院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及秘书、教研室骨干教师等40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教务部副部长孟晶莹主持。

本次活动邀请了内蒙古医科大学兼职团委副书记、医院呼吸内科闫丽从学情分析、思政元素、方法和实践三方面,作了题为《“向光而行”课程思政融入实践》的分享,展示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活动还邀请了医院骨科李屹洲作了题为《运动系统损伤与疾病》的课程思政融入实践的经验分享。他从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出发,讲解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运动系统疾病与思政的融合,内容层层递进,生动形象。

通过本次活动,与会人员都认识到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带教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医院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公益活动之

全民应急培训演练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升公众急救互助意识,让急救知识和技能惠及更多群众,挽救更多生命。7月7日,医院专家团队赴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开展建院65周年

发展建设巡礼公益活动之全民应急培训演练。

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副总经理赵宏伟向医院专家团队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在客流量高、人员密集的机场为广大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普及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希望大家珍惜机会,积极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术和海姆立克法操作,掌握应急处置技能,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医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民在讲话中表示,我国87%的心脏骤停患者发作在医院以外,其中有25%以上因第一目击者不懂心肺复苏而错过“黄金4分钟”。同时,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如不能及时送医或现场施救,很可能使人因缺氧导致死亡,而机场作为大型交通枢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类紧急情况。医院举办本次公益活动的目的就是为把急救知识和技能送到民众身边,使更多的民众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扭转局势、挽回生命的作用。

活动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王坤、铁木尔,放射治疗科任权、胃肠外科闫建明现场讲解和演示了心肺复苏流程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领;白衣公益团队队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夏凌为现场民众和机场工作人员发放了急救知识宣传单。

来自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应急保障部的员工们也积极参与了培训和演练,他们表示,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不仅可以挽救更多生命,还可以提高机场的安全水平和旅客服务质量。

现场围观民众也对现场讲解和演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医务人员的引导和在模拟人上亲自体验心肺复苏施救整个过程,感到眼见百遍不如亲自体验,看到通过自己的心肺复苏模拟人恢复生命体征,真切感到掌握心肺复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次活动将急救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今后,医院将继续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持续开展各项公益活动,为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贡献力量。


医院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7月7日,“第十九届妇产科学新进展大会暨林巧稚妇产科学论坛”在北京协和医院举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朱兰主任、向阳主任为全国22家医院授牌并颁发证书,我院妇产科主任宋建东教授代表医院接牌。中心的挂牌标志着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跻身国家梯队,未来将致力于国家及自治区妇科、产科和生殖医学面临的重大临床课题,组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进全区医疗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为广大妇女健康保驾护航。

 

肝胆系统肿瘤MDT院际交流会顺利召开

7月7日下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MDT院际交流会在呼和浩特举行,这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系列活动之一。医院肿瘤内科刘彩霞教授、肝胆外科王震侠教授、赵建国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孙步彤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就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新进展及临床实际病例诊治经验展开深度交流,会议由肿瘤内科邢智伟教授主持。

会上,由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玲教授及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冯凯教授作了题为《ASCOHCC进展》及《ASCOBTC进展》的学术分享。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乔建梁教授、放疗科的宝莹娜教授、肿瘤内科的乌日罕教授、影像科的郝粉娥教授就以上专题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洪智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季尚玮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窦佳医生带来临床实战病例分享,大家对真实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的优点及可以探讨的部分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专家们共同解读肝胆系统诊疗的最新进展,探讨临床实战,交流探索疾病的全程管理经验,搭建规范及精准的诊疗学术交流平台。肿瘤内科刘彩霞教授和肝胆外科王震侠教授两位大会主席先后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彩点评。肿瘤的病因复杂,新药层出不穷,治疗策略百花齐放,治疗需要考虑经济及药物可及性,肿瘤诊治过程中要行有规范、治有依据、治病医心、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伴前行。MDT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在真实世界病例的背景下,以患者为中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相信在医院各相关科室的多维度协作下,MDT工作一定会持续落到实处,医患同受益。


中国抗癌协会“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

(内蒙古)落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7月8日,中国抗癌协会“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内蒙古)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副理事长王瑛、秘书长赵勇、副秘书长聂勇战、国际交流部部长张丽军,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许宏智,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侯煜,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伊乐泰,内蒙古抗癌协会理事长巴彩霞,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及班子成员,内蒙古自治区抗癌协会、附属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兄弟医院医务人员代表,内蒙古医科大学师生等一千余人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由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哲林主持。

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全世界医学同仁的高度认可。指南发布后,不仅惠及国内民众,还要逐步向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推广,尤其是与我国在环境、遗传、生活习惯等方面相似的国家更要大力推广。中国抗癌协会成立若干个培训基地,如面向东盟的广西基地、面向中亚五国的新疆基地、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宁夏基地、面向俄罗斯的黑龙江基地、面向朝、韩的辽宁基地以及面向蒙古国的内蒙古基地。通过建立“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向周边国家发挥更大辐射力,进一步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推动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和医疗辐射能力的提升,同时护佑“一带一路”各国人民生命健康。樊代明强调,成立“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这一重大决策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内蒙古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必将成为促进中蒙医学发展的平台。

许宏智书记表示,在举行指南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之际,共同见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揭牌成为中国抗癌协会“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对规范内蒙古地区肿瘤诊治、提升肿瘤综合诊疗能力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希望附属医院以此为契机,转化运用成果,掀起“学指南、用指南、遵规范”的热潮,抓好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基础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癌症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防癌抗癌意识和个人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深化与中国抗癌协会的全方位合作,以临床需求引领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探索新技术、产出新成果、实现新突破,持续提高全区乃至周边地区肿瘤疾病整合诊断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加强国际间肿瘤学术交流与合作,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研合作、临床培训、技术推广、科普宣教等方面的工作,传播癌症防治中国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设健康基石。

赵海平院长表示中国抗癌协会“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落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对医院工作的肯定,更是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他指出,近年来医院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利用政策、区位、资源、管理及自身人才优势,不断加快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的内涵建设,使管理水平、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医院将以基地成立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科研、教学攻关水平,努力建设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环境一流,职工心情舒畅,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医院。同时,积极推动整合医学理念在我区落地生根,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实际,持续推进全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积极完善癌症防治体系和分工协作机制,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癌症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同质化;进一步深化肿瘤学科体系建设,加强肿瘤专科联盟、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依托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肿瘤防治领域的交流合作,传播癌症防治中国经验,全面优化提升肿瘤疾病防治水平。

会上,樊代明院士、赵海平院长为中国抗癌协会“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揭牌。王瑛、赵勇、聂勇战、张丽军、杨成旺、许宏智、伊乐泰、巴彩霞共同见证揭牌。

据悉,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CACA )》,覆盖53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60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是集中国13000余名权威专家智慧与汗水编写完成的我国首部肿瘤诊治指南,医学前沿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原始创新和问题导向的重大价值,为我国及世界防癌事业贡献了中国肿瘤学界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其医学教育的全新实践模式为教学、医学等相关专业以及研究团队提供了学习肿瘤防治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疗法,为培养和临床应用接轨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规范指导。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

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系列活动

7月8日上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推动会(内蒙古站)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副理事长王瑛、秘书长赵勇、副秘书长聂勇战,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晓东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伊乐泰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包头医学院副校长苏燕教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特布信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郭文瑞,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洪艳,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教授,副院长任建军教授,内蒙古抗癌协会理事长巴彩霞教授以及各高校负责教学和附属医院的领导,福建省抗癌协会、北京抗癌协会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陆伟主持。

在与会专家共同观看《CACA指南进校园》宣传片后,樊代明详细介绍了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的目的、意义、初衷以及目前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未来的工作设想。他指出,CACA指南凝结着全国万余名专家与数百名院士的心血,集结了最新的整合医学前沿,以中国本土实际制定出的中国人自己的肿瘤诊治指南。“医学要从学生抓起”,医学生是未来中国医学服务与医学教育的主体,CACA指南进校园,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胆尝试,有利于医学教育水平、师资水平的提高,并将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大踏步发展,在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就CACA指南进校园展开了讨论与交流。中国抗癌协会还分别与内蒙古医科大学等7所院校签署CACA指南进校园合作协议,并现场赠送了CACA指南。

赵海平表示,CACA指南为医院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肿瘤防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能够承办此次CACA指南进校园推动会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盼望已久的,医院将以此次CACA指南进校园、精读巡讲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对指南进行认真学习和推广,把指南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临床服务中,实现医教协同整合,培养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的高水平医学人才,进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和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为中国抗癌事业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7月8日下午,由中国抗癌协会与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建的“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内蒙古)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同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病理诊断”发布暨精读巡讲活动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举办。

7月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头颈肿瘤、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整形重建”精读巡讲活动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举办。

CACA技术指南-整形重建》是全世界首个全面系统阐述人体浅表组织和器官肿瘤切除术后修复重建技术的指南。随着恶性肿瘤整合诊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的延长。但是,乳腺、头颈、躯干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造成的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指南以MDT to HIM整合肿瘤学理念为指导,突出修复重建形态和功能并重的理念,重点参考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强调技术整合和医工融合,支持整形重建理念贯穿肿瘤诊断、治疗、康复的不同阶段,帮助医生制定“肿瘤切除+修复重建”的整体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整合解决方案,以求切实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此次医院承办CACA指南系列活动,将更好地推动中国抗癌协会与自治区合作,助推自治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

暨青年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2023年7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暨青年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如期举办。本次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秘书长李玉成,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哲林及200余名区内外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肿瘤内科邢智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肿瘤内科刘彩霞教授诚挚感谢了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对本次大会给予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向在百忙之中莅临会议的领导及区内外专家教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学有所获,博采众长,持续提升专业能力,祝福青年医生们刻苦钻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李玉成对分会一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并对分会后续工作给出规划指导,希望分会能兼顾“专业技术实践”及“理论形式创新”,提高我区肿瘤内科专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张哲林在致辞中讲到,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国人健康的重要不利因素。国家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院将继续在癌症预防、诊疗、研究和健康科普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在防和治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多学科、个体化、精准化肿瘤治疗发展新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石远凯教授通过视频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本次年会按照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肿瘤、消化道肿瘤等内科亚专业设置分会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赵林教授、解放军总院的刘哲峰教授、郝晓鹏教授,北京医院王征教授、黄莹莹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姚志华教授、吴广银教授,天津肿瘤医院陆宁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王玉教授,北京肿瘤医院周军教授、胡维亨教授、邵彬教授,医科院肿瘤医院李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王志宇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我院肿瘤内科刘彩霞教授、乔晓娟教授、曹冉华教授、王薇教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李全福教授等区内专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大家就各专业的学术前沿信息及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多维度研讨和经验交流。

与会的区外专家纷纷表示内蒙古自治区肿瘤专业的学术氛围持续精进、对于专业的探索热情度高;区内的肿瘤专业专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日程安排合理,讲者准备精心,信息量非常大,通过本次学习及与专家的交流,及时了解掌握了本专业的新方向、新进展、新理念,相信在不断交流学习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进一步提升我区恶性肿瘤专业的学术水平及临床能力,助力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


医院成功举办“介入超声的应用及推广”医师大会

为进一步促进超声介入技术在内蒙古各级医院的广泛普及和规范开展,7月8日,由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介入超声的应用及推广”医师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严昆教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王锡斌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兴华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于明安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刚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齐羽教授6位国内知名专家,医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民及全区各医院100多名超声科骨干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超声医学科主任张小杉主持。

大会上,六位受邀专家和我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张英霞分别就超声造影在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性结节硬化治疗及囊实性结节热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技巧分享、囊肿硬化治疗的技巧与并发症防范、超声引导下头颈额面疾病介入治疗、介入超声并发症的防范与处理、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等课题作了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结合典型病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现场学习气氛热烈,专家授课方式、内容得到了与会学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大会,开阔了与会人员的视野,提高了对超声介入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认识,必将有助于推动自治区超声介入的蓬勃发展。

 

“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

呼和浩特站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启动

7月8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呼和浩特站启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北京大学医学部终身名誉教授申文江,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晓犁,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主任王俊杰,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医学出版编辑专委会主委刘友良,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秘书长吴进龙,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易媛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孙晓革,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医疗机构的代表和近距离治疗领域的专家参加了启动仪式,会议由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副主任王宏伟教授主持。

张立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王俊杰主委及其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距离治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王俊杰主委创建的“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落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必将使内蒙古自治区罹患“两癌”的贫困母亲获得更好的救治和援助,挽救更多的患癌家庭。

田晓犁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于今年4月15日在赤峰市肿瘤医院启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流淌”了四站。项目以公益慈善为纽带,不仅为基层医院提供指导帮扶,还为患有“两癌”的贫困母亲提供专项援助,帮助患病妇女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建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目前,项目已经有两位贫困患者通过了援助评估,正在接受治疗。项目的第五站在呼和浩特举行,希望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田晓犁秘书长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颁发了“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合作医院”牌匾。

王俊杰主委在致辞中介绍了发起“母亲的河”项目的初衷。项目

对接国家“两癌”筛查项目,帮助患有乳腺癌或宫颈癌的贫困母亲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避免患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通过项目的实施来促进基层医院放疗技术、人才、设备等多方面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区域放疗中心和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建设。并指出,“放疗人”一定要有使命、有目标、更要有担当,才能推动放疗事业的发展,最终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刘友良主委介绍了《肿瘤精准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丛书》、《肿瘤放射治疗核心能力建设培训系列教材》、《肿瘤放疗科普丛书》的出版计划和出版情况,希望通过医学出版的工作,为医者交流学术、为百姓科普健康提供媒介。

会上,王俊杰主委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孙晓革教授颁发了呼和浩特站项目组长聘书,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宝莹娜、张姝凤、任媛、高宇、杨泽鑫及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吴高春等颁发了项目医生聘书,并赠送了由王俊杰主委主编的《肿瘤精准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丛书。

启动会最后由白求恩公益基金发展部殷乐部长进行项目介绍:“母亲的河·肿瘤防治公益项目”以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王俊杰主委为牵头专家,项目名称取自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代表的是草原游子对故土的热爱,对父母的思念。项目旨在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响应国家推动的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组建多学科专家组,依托知名三甲医院完善的医、教、研体系,整合各方资源,不仅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专家会诊、进修学习、科研建设、学术交流以及放射肿瘤专科建设等指导帮扶工作,提高基层县市医院区域肿瘤放射治疗的能力和水平;还将协助符合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癌症健康宣教、义诊筛查,以及专项救助等公益活动,降低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

 

医院代表队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五届

临床教师岗位胜任力竞赛中喜获佳绩

7月14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五届临床教师岗位胜任力竞赛中,医院代表队荣获个人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高级职称组一队荣获临床医学组高级职称团队奖一等奖,二队荣获二等奖;中级职称组一队、二队荣获临床医学组中级职称团队奖二等奖等多项佳绩。

此次比赛历时一个月,来自第一临床医学院、内蒙古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赤峰临床医学院、鄂尔多斯临床医学院、包头临床医学院、巴彦淖尔临床医学院、通辽临床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11所医院的11支队伍共110名选手参赛。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召开专项会议进行部署,由教务部牵头组织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教研室及护理部积极备赛,通过“医院-教研室”两级专项培训的模式,遴选培训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最终派出两支队伍共20名选手参赛,并圆满完成了比赛。

赛后,学校在2023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对优秀临床医学院及本届岗位胜任力获奖的优秀团队予以表彰。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医院完善的教学组织架构、完备的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和健全的教学激励机制。近年来,医院通过实施“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教师带教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有效提升了教师岗位胜任力。

临床医学高级职称组

夏丽华 肾内科         一等奖

  骨科B区        一等奖

  儿科           一等奖

马宇虹 全科医学科       二等奖

  胃肠外科        二等奖

  妇产科         二等奖

  心脏大血管外科    二等奖

张丽丽 急诊科         二等奖

  妇产科         三等奖

  儿科           三等奖

临床医学中级职称组

胡馨月 消化内科        一等奖

李书函 骨科B区        一等奖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二等奖

黄伯儒 血管外科        二等奖

郭宗梁 妇产科         二等奖

  儿科           二等奖

党荣连 呼吸A区        二等奖

张学森 肝胆外科        三等奖

贺宝平 儿科           三等奖

徐丽娜 体检中心        三等奖

团队赛

一等奖:

高级职称组一队:马宇虹、张伟、郭静、赵芸、陈燕

二等奖:

高级职称组二队:夏丽华、郝钦、郭丽、于航、张丽丽

中级职称组一队:李品、张学森、郭宗梁、贺宝平、党荣连

中级职称组二队:胡馨月、黄伯儒、徐丽娜、石媛、李书函

感谢各专业教师对本次大赛的悉心指导和辛勤付出,致敬!

于聪祥 王国强     乌日娜 卢建军 乔建梁

任书圆 伊雅芳 刘永强 刘亚萍 刘志跃 刘补报   刘溪涛

刘璟霞         杨开林 杨光路 宋建东

宋奎伟 张月鲜     张春霞   张晓蒙 张雯霞

陈一博   周晓霞 赵荣伟 赵栓枝   贾喜菲 萨日娜

    靳智勇 甄志龙 戴晓怡 朝鲁门其其格

 

 

医院承办肿瘤微创介入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肝癌消融技术专项能力培训班

7月14日-15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等区内外多家医院承办的“内蒙古介入论坛,医院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系列活动——肿瘤微创介入专项能力培训项目-肝癌消融专项能力培训班”开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邹英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翟仁友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杨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加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佟小强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李槐教授等区内外专家及培训班学员、青年医师等共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医院介入科关利君教授及参会医院专家代表主持。关利君代表内蒙古介入论坛,向前来参会的专家及长期关注内蒙古介入医学事业的同仁表示欢迎和感谢。

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哲林致欢迎词并表示,介入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诞生至今在全国发展迅速,但就我区的医疗现状来看,介入医学还存在着手术技术相较发达地区有所欠缺、治疗不能完全覆盖基层医院、护理团队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同质化的微创介入治疗,不仅是广大患者的期盼,也是附属医院作为自治区医疗卫生行业“领头雁”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了解最新介入进展,让省级医院、地市医院、县域医院着眼全局,精准定位,探索介入学科管理模式、创新发展,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微创介入医学高质量发展道路。

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王志强,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副院长巴特金,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院长刘军对区外传经送宝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专家代表翟仁友教授在讲话中对内蒙古同道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同时对内蒙古介入医学的飞速发展倍感欣慰,希望内蒙古介入医学发展更进一步,为自治区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保驾护航。

会上,来自全国各医院的知名专家分享了介入医学经验、手术技巧和心得体会,助力自治区介入医学的发展。

2023内蒙古介入论坛由主旨论坛、综合介入分会场、肝癌消融技术专项能力培训班会场、青年医师能力比赛组成。青年医师能力比赛期间,医院介入放射科研究生樊旭荣获一等奖。本次比赛,为青年医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展现了自治区青年介入医师的学术风采。本次“四会合一”学术盛会的圆满落幕,为介入医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沟通平台,极大的提高了广大介入医师的职业能力素养,促进自治区介入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主完成

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术

近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A区自主完成了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成功为一例肝S5段肝癌患者实施肝段切除术。精准、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进程。

57岁的郭先生腹部增强CT提示肝S5段3.0×4.0cm大小肿物,肝硬化明显,伴有门静脉高压、脾大,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综合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及既往病史,高度可疑恶性肿瘤。经询问病史,患者于五年前,在其他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右上腹肋缘下手术切口长达15cm,无疑为本次手术增大难度。

手术团队既要为患者完整切除肝脏病灶,又要尽可能保留正常肝组织,助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为此,赵海平教授团队在术前仔细研究患者肝脏病灶与血管及胆道解剖位置关系,并且术前应用吲哚菁绿ICG15实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为肝脏肿瘤术中荧光显像做准备,决定应用达芬奇机器人为患者施行肝S5段切除手术。

在手术室王果艳护士长、消毒供应室夏凌护士长的协调配合下,机器人器械准备工作就绪。在王震侠主任,胡文秀教授和刘立业医生,以及武丽芳麻醉师、米婧医师和崔娜巡台护士、王一博器械护士的配合下,赵海平教授通过控制台将手术指令传导到经床旁机械臂,机器人精准地伸缩旋转自己的“手臂”,在极其有限的腹腔内灵活“穿梭”,轻松地跨越过血管进行操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为患者切除肝脏病灶。本次达芬奇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术的开展,填补了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独立完成高难度肝胆外科手术的空白,为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目前国内最新一代的机器人系统,其特点是:三维立体视野,操作精细、准确,整合了更多功能和更灵巧的“仿生手指”深入腹腔,代替主刀医生的手完成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达芬奇机器人就是高级的腔镜系统。与其说它是机器人,不如说它是外科医生手臂的增强与延伸。这个系统可以使手术医生对腹腔内组织解剖的观察更清晰,助力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准确,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中误损伤的发生几率。

肝胆胰脾外科A区王震侠主任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手术精度上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更短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更加稳定的手术效果。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患者在肚皮上只会留有几个戳孔的小切口,手术更精细,出血量更少,维护了腹壁的完整性。肝胆胰脾外科A区自主成功开展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肝脏手术,为下一步开展胆道、胰腺等领域的手术提供了经验。相信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可以为一些高难度的肝胆胰外科手术提供更好的稳定性、灵活性,造福广大患者。

 

医院举办北京协和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内蒙古中心

揭牌仪式暨内蒙古首届垂体疾病MDT论坛

7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系列活动——北京协和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内蒙古中心揭牌仪式暨内蒙古首届垂体疾病MDT论坛” 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学校党委委员、医院党委书记张立东,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处监察专员苏军,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姚勇,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乃康及来自全国垂体疾病诊疗领域的15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鞠海涛主持。

张立东对“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内蒙古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区内外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的专家及同仁莅临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

苏军介绍了本次大会的背景并强调,在首都地区高质量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开展“垂体疾病MDT诊疗”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推进北京与内蒙古地区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还能够促进自治区神经外科医学事业的发展。

姚勇、高乃康分别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和内蒙古中心对中心的成立和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

 学术交流环节共分四项,主持专家分别详细介绍了参加学术交流的专家并给予精彩点评,同时组织嘉宾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本次学术论坛紧密围绕垂体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的难点和热点,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全面系统的分享。姚勇介绍了关于“垂体疾病的MDT诊疗”的报告,强调了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的必要性;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卢琳详细介绍了“库欣综合征的临诊应对”;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欣报告了“难治性库欣病例汇报一例”;高乃康和内分泌科主任闫朝丽分别对“垂体肿瘤手术治疗”和“垂体瘤囊变病例与讨论”分享了附属医院的经验;北京协和医院邓侃教授、赵宇星教授介绍了“肢端肥大症的遗传相关性和手术策略”;北京协和医院段炼教授、有慧教授分别就鞍区病变围术期血钠异常的诊治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影响学征象做了详细阐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毛歆歆医师、放疗科连欣医师、张毅医师分别就垂体瘤放射治疗经验、生殖细胞肿瘤治疗经验等方面作了介绍。

本次会议通过深入地探讨、交流,学习到了协和医院对垂体疾病的诊疗经验,了解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论坛也进一步强化“以患者和疾病为中心的学科携手前行,推动临床诊疗能力的全面提升”的创建理念,引领全国各地垂体疾病诊疗医生进一步做好垂体疾病患者的综合诊疗,推广“一站式服务”的诊疗经验和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内蒙古自治区患者带来福祉。

 

医院代表队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五届

临床教师岗位胜任力竞赛中喜获佳绩

7月14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五届临床教师岗位胜任力竞赛中,医院代表队荣获个人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高级职称组一队荣获临床医学组高级职称团队奖一等奖,二队荣获二等奖;中级职称组一队、二队荣获临床医学组中级职称团队奖二等奖等多项佳绩。

此次比赛历时一个月,来自第一临床医学院、内蒙古临床医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赤峰临床医学院、鄂尔多斯临床医学院、包头临床医学院、巴彦淖尔临床医学院、通辽临床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11所医院的11支队伍共110名选手参赛。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召开专项会议进行部署,由教务部牵头组织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教研室及护理部积极备赛,通过“医院-教研室”两级专项培训的模式,遴选培训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最终派出两支队伍共20名选手参赛,并圆满完成了比赛。

赛后,学校在2023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对优秀临床医学院及本届岗位胜任力获奖的优秀团队予以表彰。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医院完善的教学组织架构、完备的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和健全的教学激励机制。近年来,医院通过实施“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教师带教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有效提升了教师岗位胜任力。

  

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学组

超声心动图巡讲(呼和浩特站)

7月22日至23日,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学组主办,我院承办的“守初心——超声心动图巡讲”第二站暨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及产后筛查学习班在呼和浩特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脏学组组长谢明星教授带队,通过指南解读、质控管理、典型病例分享等方式展开专题学术讲座。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哲林主持学习班开幕式。

作为医院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在致辞中,对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给予内蒙古超声事业及我院超声专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秘书长吴进龙、内蒙古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委红华也分别致辞。

本次大会聚焦结构性心脏病超声诊疗新进展及指南解读、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出生后筛查及最新临床治疗进展,特别邀请国内超声医学界的学术权威和精英就目前心脏超声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交流互动,碰撞学术思想、催生创新理念、推进协同发展,献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谢明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许迪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科主任袁丽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教研室主任马春燕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主任穆玉明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景香香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吕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刘娅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丽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中心主任赵博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主任苏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超声科主任马宁教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部主任李军亮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文秀教授、韩建成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讲座,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张小杉教授做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演示。

谢明星代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对本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本次巡讲加强了超声同道的沟通,对促进超声学术成果交流,扩展学术视野,提高超声心动图诊疗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本次学习班的举办推广普及了心脏超声检查及诊疗的先进技术,建立超声精准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多学科协作的诊疗一体化模式。提高了自治区各级医疗机构超声医学质量和规范化同质化水平,有力助推了内蒙古超声医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海波当选内蒙古医院协会

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由内蒙古医院协会主办,我院协办的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23医院智慧后勤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议于7月21至23日在呼举行,共有全区100多家医院的170余位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青年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通过了第二届《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及《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划》,并围绕后勤高质量发展举行了专题讲座及学术交流。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海波当选第二届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内蒙古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8月,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围绕后勤业务管理开展活动。新一届专委会的产生,将继续致力于自治区各级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繁荣内蒙古医院后勤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我院新生儿科赴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技术帮扶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生儿科党支部严格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重视理论武装的同时,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推动新生儿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作为自治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科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将技术帮扶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

为进一步提升自治区新生儿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7月19日,新生儿科“静疗”团队受邀赴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新生儿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技术培训。

为使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同仁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静

”团队采取现场理论讲授与“手把手”实践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详细讲解PICC置管技术操作步骤、日常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反复强调操作要点及技巧,包括如何选择穿刺点,如何进行消毒,如何确定穿刺进针角度等。在置管实操环节,团队成员耐心地解答老师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认真细心的指导。

 “有了这条导管,有了‘血管通路’,治疗就有保障了,再也不用反复扎针那么痛苦了。感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护理专家大老远的过来为我们孩子置管,太感谢了……”在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静疗”团队为1名胎龄28周、出生体重800g和1名胎龄29周、出生体重9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导管,解除他们长期输液、反复扎针的困扰,为进一步诊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包医附院的护理同仁们聚精会神地观摩了置管操作全过程。

“血管通路”是“静脉通路”的俗称,是早产儿,尤其是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通路,是保障疾病救治的生命线。血管通路的管理水平关乎患儿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PICC置管技术自1997年引入我国,迄今为止,仍属静脉治疗中的“高、精、尖”技术。PICC的置管、常规维护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技术提升和帮扶工作任重道远,我院新生儿科致力于打造“静疗”专科特色,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新生儿专科血管通路管理领域发展不懈努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生儿科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使命,持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主动走进基层,扎实有效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将先进的专业诊疗技术、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带到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不断增强人民对医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静疗”护理质量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三甲”医院“静疗”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为地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医院成功举办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系列学术活动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临床研究培训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临床研究的规范化要求,进一步提升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开拓临床医务人员国际学术视野,7月25日,医院特邀《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期刊资深编辑和专家教授莅临我院开展临床研究培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副院长任建军,科研部副部长王雅晳及全院3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由任建军主持。

 赵海平代表医院作培训动员讲话。他指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治区科技厅、医科大学等上级管理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附属医院应把握好医学科技发展的趋势,顺应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切实提升医院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医院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在提升临床研究方面应立决心、下大力气、做大文章。赵海平表示,本次临床研究培训,聘请了在本领域学术能力突出的知名专家团队进行授课,希望科研人员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将学习成果充分转化运用到日常临床工作中,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研究团队的合作以及医院内部相关科室的交叉合作,实现医院临床研究由量变到质变的

新格局。

 中外名师理论授课聚焦最新国际临床研究前沿动态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临床编辑王娣教授就《The BMJ审稿流程和选稿原则》和《国际期刊投稿:给作者的小提示》进行了精彩的讲座。王娣教授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一篇研究论文从投稿到接收的全过程,从编辑视角细致地阐述了对于筛选文章的关注点以及如何回避“不相关”选题。同时就投稿前后常见困惑、研究报告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文章的期刊杂志进行了介绍。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临床研究高级编辑唐金陵教授就《如何利用医院常规数据进行临床研究?》展开讲座。唐金陵教授分析了常规数据的优缺点,并对如何具体利用“当下数据”做好研究的几个步骤进行了深入剖析。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高级出版人Henry Spilberg 博士和《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研究编辑Nazrul Islam 博士通过线上讲授的方式,提出了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并围绕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撰写及统计学处理等专业领域进行了细致地专题解读。

会议中,授课专家以睿智严谨的言语,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将晦涩枯燥的临床研究方法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同时,在每场讲座结束互动环节中,对现场人员在日常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疑惑点和困难点进行了逐一细致地解答,令聆听者受益匪浅。

“点对点”论文点评 帮助科研人员切实提升科研水平

本次临床研究培训特设了论文点评环节,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胡志德、超声医学科段莎莎两位老师以全英文形式汇报了目前待投稿状态的文章。唐金陵教授、Nazrul Islam 博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何耀教授对所汇报老师的论文方案进行了一对一辅导,在深入分析了文章目前存在的不足的同时给出了实用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研究在医学科学研究领域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医院科研人员开展临床研究的热情,同时,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培训内容得到了医院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未来,医院将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科研文化为引领,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能力提升”系列举措,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举办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

之学术交流会

7月26日,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所属党支部联合举办了建院65周年发展建设巡礼之学术交流会,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治区直属公立医院临床优势重点专科高质量建设工程专科医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医院副院长任建军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大会特邀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宋伟作题为《泛素连接酶RNF138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新机理与转化研究》的专题学术讲座。宋伟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泛素连接酶RNF138,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治病机理与转化研究,并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从“动物表型”、“分子机制”和“临床转化”等多个层面系统地阐明了RNF138对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全新调控机制及治疗应用,为靶向RNF138低表达型CRC患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学术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结合各自临床学科发展及科研经验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与宋伟研究员进行了面对面讨论,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本次大会共同探讨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合作,使更多的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新思路,探索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课题研究的新方向。

 

医院承办内蒙古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癌分子影像与病理研究”学习班

7月28日,由内蒙古医师协会主办、医院承办的内蒙古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癌分子影像与病理研究”学习班在我院核医学科举行。内蒙古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张国建主持开幕式,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我院核医学科主任王雪梅致欢迎辞。

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哲林参加开幕式,并对我院核医学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与会领导、专家和医学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内蒙古医师协会学术部部长齐晓娣、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石洪成、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李亚明分别讲话,就区内外核医学开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介绍,对王雪梅教授带领的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所取得的骄人成绩给予高度肯定。

本次学术年会主要围绕核医学诊疗一体化、肺部病变分子影像及研究进展、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进行学术讲座及讨论。来自区内外知名医院的多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李亚明教授作题为《核医学诊疗一体化进展》的演讲,深入讲解了诊疗一体化的内涵要素及治疗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对接相关学科的“认可和误解”进行了深度剖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石洪成教授作了题为《分子影像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的分享,介绍了新的示踪剂所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影像设备的进步所带来的新亮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匡安仁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教授分别作了题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马提尼克原则》、《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前评估及决策》的讲座,详细讲解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治疗前评估以及决策。我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顾岩教授就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及PET-CT对于间肺的诊疗价值进行了深入讲解和探讨。

为了更好地结合临床实际多学科联合诊疗的需求,多学科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交流探讨。我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林宇、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宇飞、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邢智伟分别结合核医学知识,从放疗、外科及肿瘤学三个角度做了专题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不仅重申了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肺结节、肺癌的临床诊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疗质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核医学科李昕教授带来了《18F-PSMA 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中的经验分享》,精彩呈现了PSM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多个有趣病例,展现了PSMA的重要价值。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李雪娜教授分享了《肺癌能量代谢的机制探讨和PET分子影像可视化评估》,以多项基础研究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PET显像在肺癌能量代谢的在体验证和评估。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卢东霞教授全面展示了《肺结节演进及影像诊断价值》,让大家对多个影像学方法对肺结节的诊断和作用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内蒙古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罗晓燕致闭幕词,她在总结发言中,对与会专家精彩的授课及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本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将推动我国核素诊疗的进一步发展,希望参会同道能以此为契机,增进交流、开拓视野。今后,我院核医学科将继续携手区内外同道,矢志不渝发展核医学事业,为健康中国、健康内蒙古献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皮肤性病科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皮肤病理学习班暨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激光美容学习班

7月29日,由我院皮肤科主办的国家级继教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皮肤病理学习班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激光美容学习班如期举办。来自区内外的百余名皮肤科专家参加了本次学习班,学习

班由皮肤性病科主任吕新翔主持。

 医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民参加学习班开班仪式并致辞。赵建民指出,我院皮肤科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领先学科,各亚专业种类齐全、成绩突出,每年都会为大量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同时皮肤性病科也承担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任,不断提升皮肤病诊断治疗水平是附属医院的职责所在。希望参加学习班的同道携手共进,为自治区皮肤病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学习班还特别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廖文俊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杨希川教授、邓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仲少敏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李薇薇教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蔡宏教授等多位国内皮肤病学领域权威专家进行现场交流讲座,内容包括皮肤病理、皮肤激光、注射美容等前沿学科知识理念和技术。

本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为自治区皮肤专业医生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沟通、交流提高的平台,有力助推了内蒙古自治区皮肤病理、皮肤激光美容等亚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附:院发文件

第一附院发〔2023〕101号关于成立干(体)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申报领导小组的通知

第一附院发〔2023〕102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于2023年5月国家绩效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的专项通报

第一附院发〔2023〕103号关于做好2023年度档案立卷归档工作的通知》

第一附院发〔2023〕104号关于设置我院干部保健门诊和干部保健办公室的通知

第一附院发〔2023〕105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审计项目报送资料规定

第一附院发〔2023〕107号关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竞赛的通知

第一附院发〔2023〕108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关于2023年6月国家绩效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的专项通报

第一附院发〔2023〕109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公益暨政务热线管理办公室院内监督考核管理方案(试行)

第一附院发〔2023〕110号关于2023年院级重点质控指标第一季度完成情况的通告

第一附院发〔2023〕111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附院发〔2023〕112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附院发〔2023〕114号关于成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过渡期临时性工作补助专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第一附院发〔2023〕115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聘任名誉、学术院长或副院长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附院发〔2023〕116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招聘博士研究生待遇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附院发〔2023〕117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陪护管理制度

第一附院发〔2023〕118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技术(新技术、新业务)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附院发〔2023〕119号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修订)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