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医院肿瘤内科举办系列MDT专题会议

发布时间:2025-03-25 浏览次数:262

【字体:

医院肿瘤内科举办肺癌诊疗规范化院际互访会议暨2025年肿瘤内科第4期MDT胸部肿瘤组讨论会

为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交流合作,提升肺癌诊疗水平、推动个体化治疗进程、提升诊疗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3月16日,医院肿瘤内科举办肺癌诊疗规范化院际互访交流会暨肿瘤内科2025年第4期MDT胸部肿瘤组讨论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李曦教授、王群慧教授、高远教授、张红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朱敏教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王丽春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朱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杨婧教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立红教授、皮肤性病科韩建文教授以及肿瘤内科医护人员、研究生、规培生共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肿瘤内科负责人刘彩霞教授主持。


image.png


刘彩霞表示,规范化诊治对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此次会议为区域医疗机构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合作平台,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将有力推动肺癌诊疗水平的进步与创新发展。


image.png


李曦教授、关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肺癌诊疗规范化院际互访会议的召开,不仅促进了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还加速了个体化治疗进程。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肺癌的诊疗手段愈发多样,而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医疗服务。


image.png


学术交流环节,王群慧教授围绕《塑造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联合治疗新范式》进行专题讲座,与会专家们深入交流了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新科研进展对诊疗实践的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病例讨论环节,朱敏教授分享了《一例肺腺癌“变脸”的病例》,详细讲解了肿瘤的时空异质性,腺癌在治疗过程中向小细胞肺癌转化→向腺癌转化→再向小细胞肺癌转化的进程;我院肿瘤内科王薇教授、都兰教授分别汇报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病例》及《HER2扩增、PD-L1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专家教授们围绕以上病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肺癌诊疗过程中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并就免疫治疗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处理、免疫再挑战以及HER2扩增非小细胞肺癌ADC药物应用时机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探讨。

会后,大家走进肿瘤内科进行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肺癌规范化诊治的理解与认识。


image.png


据悉,2025年1月至2月期间,肿瘤内科开展了“2025年第1至3期MDT胸部肿瘤组讨论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参会,他们就如何实现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宝贵建议,为每位会诊病例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image.png


MDT模式的持续化、常态化实践,为我院肿瘤内科的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诊疗流程的持续优化,切实提升了诊疗精准度。肿瘤内科也将继续深化MDT建设内涵,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通讯员/肿瘤内科 乔晓娟

医院肿瘤内科举办2025年第5期MDT乳腺肿瘤组专题会议

为进一步推动乳腺癌精准诊疗的临床实践,促进多学科协作与经验共享,3月17日下午,医院肿瘤内科举办2025年第5期“MDT乳腺肿瘤组”专题会议。北京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专家团队、医院肿瘤内科及相关学科骨干医师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医院肿瘤内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刘彩霞发起并主持,同时会议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乳腺中心主任严颖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image.png

会上,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高俊珍、临床病理科主任医师李时荣、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张雅峰、影像诊断科主任医师吴静、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张继红等多学科专家,围绕乳腺癌创新疗法、复杂病例诊疗策略等展开深度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刘彩霞强调,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策略正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破而不断革新。近年来,抗HER2靶向治疗的进展尤为显著,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创新药物,凭借其在HER2低表达及脑转移患者中展现的卓越疗效,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契机。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多学科协作诊疗(MDT)体系作为乳腺癌全程管理的基石,让乳腺癌诊疗从单一治疗模式转向以分子分型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支撑的个体化治疗范式。


image.png

会上,由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曹冉华作了“HER-2低表达乳腺癌最新进展”专题演讲;北京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刘佳乐教授以“药物性肺损伤相关治疗”为题,讲述了一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并发药物性肺损伤的诊疗经过;北京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吴茹嘎教授讲授“德曲妥珠单抗治疗脑转移实践”,通过一例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实例,展示了TDXd突破血脑屏障的显著缩瘤效果及安全性;医院肿瘤内科王少军教授作了“德曲妥珠单抗快速缩瘤病例分享”,通过影像学动态对比,直观呈现TDXd对脑转移病灶的快速控制能力;医院肿瘤内科于静教授以“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诊疗反思”为题,剖析一例多线治疗失败患者的治疗历程,并强调精准分型、动态评估及医患共同决策的重要性。


image.png

image.png


刘彩霞与严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乳腺癌是肿瘤领域“分类而治”的典范,基于分子分型的抗HER2治疗已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进一步细化了晚期乳腺癌分层治疗策略,将“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确立为核心目标。

本次会议通过对真实病例的深度剖析,系统揭示了乳腺癌诊疗优化的三大实践路径,即“基于分子分型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分层策略,科学构建治疗敏感性预测模型;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机制与并发症防控体系相融合的全程管理模式,提升治疗安全性;注重医患共同决策理念的落地,通过强化沟通效能与提供心理支持,有效优化患者依从性与治疗体验。”基于此,医院肿瘤内科将持续完善MDT平台建设,有机整合国际前沿进展与本土临床实践,在诊疗方案精准化、服务流程人性化、生存管理全程化等维度持续创新,全力推动晚期乳腺癌诊疗向“科学控瘤、优质长存”的更高目标迈进。

通讯/肿瘤内科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