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命的故事。近日,近百岁的白奶奶被紧急送进我院急诊科,一场牵动全院的医疗救治行动争分夺秒地展开。
白奶奶胆石症急性发作,可疑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情况危急。胆石症急性发作本就很棘手,即便是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普通患者,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对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超高龄使她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多个重要器官功能大不如前,外周血管脆弱得像薄纸一样,日常输液难度极大。此外,老人还患有冠心病、呼吸衰竭、多发脑梗死等多种基础疾病,无疑给治疗增加了重重困难。
在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生命救援过程中,医院多学科团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谱写了生命与希望的动人乐章。
患者入院后,医院迅速反应。医务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大会诊,汇集了肝胆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ICU、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共同对老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讨论。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和反复权衡,最终制定了一套详尽而周密的治疗方案。
术前,治疗团队率先对老人的各类基础疾病展开全面且精细的调控,尽可能将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麻醉科制定了针对老人的麻醉方案,采用先进的麻醉技术和药物,最大程度降低麻醉风险。肝胆治疗小组精心规划手术步骤,确保手术过程精准、迅速,减少创伤和出血。
2月8日上午,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开始,手术麻醉工作由韩志强教授主持。手术室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术中,眼神紧紧锁定在手术部位,手中的器械操作精准稳健,不敢有丝毫懈怠。老人的胆囊胆道已严重化脓感染,很多解剖结构术中较难辨识,分离难度极大。任建军教授治疗组凭借着多年的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一点点地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分离,成功地切除了病变的胆囊,顺利取出了危及生命的胆道结石,手术取得成功,患者顺利转入重症医学科二部。
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术后靳君华教授治疗组的医护人员时刻关注着老人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循环监测、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伤口护理等。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术后第1天,老人就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随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之后老人的胃肠功能也逐渐恢复,早期恢复饮食;术后第3天,老人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完成床旁站立;术后第7天,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讲起了年轻时的故事......
出院前夕,老人家属为了表达感谢之情,特意送来一面写着“百岁手术创奇迹,精湛医术佑安康”的锦旗。
一直以来,医院肝胆胰脾外科C区坚持做好临床工作,以疑难重症疾病为抓手,全面提升四级手术率。科室2024年度病例组合指数(CMI)为1.38,四级手术比例31.8%,远高于区内17%的平均水平。同时,微创手术率维持在70%以上,微创技术操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了全腔镜下完成专业范围内各类手术的学科建设目标。科室医护团队始终坚持微创外科手术优先的理念,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积极开展各类微创新技术。科室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和肝脏移植等手术确定为科室发展重心,旨在打造一个优质医德、强临床能力、高执行力的团队,同时带动科室各方面快速提高,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消化系统疾病多学科诊疗中心自成立以来将多学科诊疗(MDT)制度作为重要的临床制度执行。将肝胆胰肿瘤、病情疑难复杂、高龄患者等,纳入MDT范畴,可最大限度避免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的弊端,给患者家庭减轻负担,从而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和获得感。
白奶奶的成功救治不仅是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一次突破,更是全体医护人员实践“向人民奔赴”这一附院理念的生动体现。科室将不断努力,深耕肝胆胰外科领域,秉承“微创巨创,疑难重症”这一学科发展理念,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立足临床,惠及患者,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深度的人文关怀,为患者筑牢健康防线。
来源:肝胆胰脾外科C区 王家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