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刚性引进人才陈卫东教授团队受邀到我院进行专利转化对接座谈。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志军,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超,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座谈。座谈由科研部副部长刘岩主持。
陈卫东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受体在炎症和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的分子机制和药物研发方面有多项创新成果。座谈会上,陈卫东教授做了炎症和消化道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报告,阐述了“鉴定出新的炎症和肝癌负调节子(FXR和TGR5)”、“发现FXR可为拮抗肝衰竭的药物靶向,特异性配体激活FXR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性肝再生缺陷”、“为母婴给药安全,增加了药物评估靶向和方法”、“高效生物人工肝系统的开发”等近些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并与我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及骨干进行了交流。
蔡超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政策、多学科协作、高效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附属医院将全力搭建高质量大数据平台,建立激励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团队,协同创新推动医研产融合,加快专利成果转化效率,为实现健康内蒙古、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陈卫东教授简介
陈卫东,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生物化工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中科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5年德国国家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Guest Scientist)。2007年至2013年美国国家医学中心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美国东北俄亥俄医科大学博士后,从事受体医学领域的病理分子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
在受体在炎症和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的分子机制和药物研发方面作出了贡献。多次被邀请撰写受体医学和药物研发专著和综述,多次被邀请出席国际受体医学和药物研发会议,并担任分会场主席。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SCI论文六十余篇,发表文章的总被引次数达到4000多次,其中单篇影响因子达到10的论文9篇,4篇ESI高被引论文和ESI热点论文,3篇F1000论文,单篇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SCI论文11篇,其中单篇被引次数超过300次的SCI论文5篇,参编国际专著2部,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