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6-04-25 浏览次数:2295

【字体:

   “同志,醒醒!你还好吗?”

   “1001、1002、1003……”

    一名“医生”跪在“病人”身边大声询问,双手手掌相叠用力按压“病人”胸部,口中简洁有力地喊着数字做心肺复苏……这些在医院发生的真实场景生动地出现在内蒙古医科大学文体馆内,这是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的比赛现场。

    4月23日-24日,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及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承办、我院负责具体竞赛工作的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在内蒙古医科大圆满结束。来自16所医学院校的64名选手参赛,经过一天半的激烈角逐,共有包括内蒙古医科大学代表队的六支参赛队胜出,将于5月参加全国总决赛。来自60余所医院的700余名医护人员通过现场视频转播同步观摩了比赛全过程。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肖海鹏担任裁判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育处常务副处长张斯琴、我院院长孟兴凯担任副裁判长,副院长赵海平担任竞赛指挥。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历经数年,是国内医学生的“擂台”,为保证比赛公平、公正进行,我院从筹备试题内容,遴选模型道具到制定赛制规则等,都力求严谨与公正。自去年年底接到负责竞赛工作任务以来,历时近四个月集中筹备比赛事宜。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组、工作组,各学科权威专家参与命题、审题,对试题进行反复研究和修改;讨论确定比赛形式、准备比赛所用的模具,多次开展实战演练进行测试,不断提高比赛的质量。工作组成员反复对赛场布置工作进行完善,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比赛过程的流畅;比赛期间,共派出多领域优秀医护人员担任的裁判200余人次、以教学部牵头的各类工作人员300余人次,赵海平亲自在赛场进行总体指挥和协调。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初赛和复赛采用“多站式”比赛形式,每支代表队依次进入8个站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临床操作。经过初赛和复赛胜出的10支代表队入围决赛,决赛采用“赛道式”比赛形式,每个赛道由5个站点组成,设置5个不同的救治场景。参赛选手以医学模拟器具和仿真模拟人为操作对象,进行临床基本操作、相关知识、基本理论的现场考核,考题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麻醉、眼科、皮肤、耳鼻喉科、病理、医学影像等临床技能操作及相关知识点,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考查选手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应急处理、人文关怀等综合素养。从各地高校培养选拔出医学生精英,汇集在21个模拟诊间、病房、手术室、检验室等场景中逐一较量,医院跃然于赛场,临床场景逼真呈现。

   经过一天半的激烈角逐和裁判的公平打分,最终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包头医学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参赛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整个比赛过程中,面对来自华北地区多个兄弟院校的老师和选手,没有一例关于比赛命题、模具、器械等相关的投诉,整场比赛流畅严谨,收获了不少赞扬。

   “第一次经历这样正规的大赛,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临床医学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来自包头医学院的参赛队员高磊说,他和队员的比赛过程比较顺利,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赛场设计的很真实,“特别是考题模拟的一些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投入抢救病人,综合考验了我们的临床技能,收获很大。”

   裁判长肖海鹏充分肯定了大赛的组织工作,认为比赛组织有序,赛题贴近临床实际,涉及面广,整个比赛充分体现了医院“精医厚德、福泽万众”的院训。他说,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医学教育正在向规范化发展,本次大赛体现了医学的实践操作性,试题涉及知识面广,考查了选手的真实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务人员打下坚实基础。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层次医学精英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在不断完善中与时俱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由全国五大分赛区的初赛与全国总决赛构成,旨在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进一步促进各医学院校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促进医学教育发展。华北分区赛的结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预祝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现未来医生的实力和风采。

 

 

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裁判培训会

 

 

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预备会

 

 

现场指挥(副院长赵海平)赛前指导

 

 

比赛前进行抽签

 

 

选手准备入场

 

 

来源:admin

关闭